大唐风后 - 第二十四章 桃夭
事实证明,对正史所记载的相关事宜深信不疑的人,终将被历史所愚弄。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是由人所书写的,只要是人,就会有,有杂念,而有了杂念,书中自然也就带了出来。春秋之时某一小国权臣篡位招史官篡改史书,史官大笔一挥:奸臣篡权;然后被一口气砍掉了三史官的脑袋,直到最后一个,也照样是奸臣篡权四个大字,逼得那个篡位的人没了办法,只好任由这帮子笔下不留情又不要命的沙鳖们照实书写下去,这件事后来被无数的历史学家and发明家奉为经典,从此成为了历代正史的作者们标榜自己的史书的真实性的一大标杆。
那正史是不是真实可信的,你说呢?腰杆子硬的史官当然死撑着照实写史,但这个世界到底还是惜命的人多,而且后来的史官们都学聪明了,只修前代历史,不修当代历史,单说历史资料就不知道散失了多少,更何况这些正史本来就有着重大缺陷:它们只注重重大的事件,而对于细微的东西则被刻意忽略,而要命的却是,往往历史的转折点就发生在一个个不起眼的起始点上,因此,即使是最真实的史书也不能真实的描绘出它所记载的时间段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它唯一能够记录的也仅仅只是一个框架而已。也就是说,在大的框架不变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说,干掉李世民,然后让人冒名着,老夫人自顾自的打起了拍子,吟唱起一首熟悉的旋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世家。
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e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诗经》里面形容女子出嫁的诗句,数千年来一直被人们传唱不休,石青衣愣愣的听着,直到老夫人将最后的一个拍子落下:“若是碧秀心也在的话,我想她也会为你祝福的。”老夫人这样的对石青衣说。事实上老夫人的声音并不美,但是节奏很完美,而且声音中自透出了一股清新喜悦的气息,将一个出嫁女子的内心展现在了听众的面前,是不是娘亲在嫁给父亲的时候,也会有这种心情呢?
终于,石青衣问出了下一个问题“老夫人,既然您说的是婚姻,那么我冒昧的问一句,您认为是在婚姻当中,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独孤老夫人已经知道了石青衣究竟想要问的是什么了,她的答案也很巧妙:“实质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没有了形式,便也没有后来的实质。”老夫人的语气柔和,但是带给石青衣的感觉却是犹如洪水决堤,摧毁了石青衣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些时候,人是要被推一把的。”
石青衣的目光正视着这个智慧的老人,第一次的,没有畏惧的对视:“老夫人,你相信自己的眼光,从没有出过错么?”独孤老夫人已经站起了身:“整个世界从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没有遗憾。好了现在,说出你的答案!”两个人静静的对视着,石青衣轻咬了咬嘴唇,轻轻的说出了她想要的答案:“好,我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