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 第五百五十二节 长水胡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牢记备用网站
    王温舒抬步走上未央宫的宫门台阶,他感觉,自己的双脚都在颤抖,提着绶带的手,更是紧张的有些发白。↖,

    面圣!!!

    这是王温舒过去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而在今天,梦想成真了!

    微微出了一口气,王温舒自己也有些不太相信,他的命运,在过去一年中,居然会经历如此大的反转。

    去岁考举,他最后是杀进了第三轮,最终成绩也不差。

    一开始,王温舒被告知,他已经被分配在内史下属的华阴县,将出任华阴县县尉丞,秩比四百石。

    这个职位,很高。

    华阴县素来就是关中的大县,各方势力混杂,很适合王温舒这样的人施展才华。

    更关键的是,华阴县当地有御史大夫衙门派驻的御史,等于说一举一动,都能上达天听,出了成绩,天子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当朝治粟内史直不疑,最初就是从华阴县县令的位置上做出了成绩,从而被太宗皇帝简拔的。

    只是,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啊!

    王温舒甚至还没来得及摆酒庆贺,一个晴天霹雳就炸响在他眼前负责筛选官员的少府和丞相府的有关部门,在面试了他以后,居然给了他一个‘五官不正’‘略输威仪’的评价。

    这个评价,可真是要命!

    要知道,汉室是个看脸的政权。

    长的歪瓜裂枣的家伙,等于自绝于仕途,甚至。长相不够帅,勉强进了仕途。前途也有限的很。

    王温舒自问,自己虽非什么伟岸大丈夫。容貌也不算帅的惊天动地,但自己的那张脸,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所谓的‘五官不正’吧?

    至于威仪,那更是为官之本,没有威仪的官员,怎能压得住下面的官吏与百姓?怎能让百姓士民服从?

    得知了面试结果后,王温舒真是恨不得剁了那几位负责面试的官吏。

    但少府与丞相府的评价,别说是他王温舒这样出身低微的一般人。就是列侯子弟,恐怕也无从更改。

    只有三公九卿,天子心腹一级的大臣,才能让少府与丞相府,将自己说出去的话给吞回肚子里。

    他王温舒自然翻不起任何浪花。

    甚至连扑腾扑腾的资格,都没有!

    好在,他前脚刚刚得知了面试结果,后脚就有贵人上门了。

    天子亲信,贴身内侍。大宦官王道亲自拿着礼物上门拜访,给出了绣衣卫直指使者的官衔,许下了‘君可自由翱翔’的承诺。

    若是稍微有些节操的文人士子,恐怕第一时间就要拿着棍棒赶人了。

    阉竖之辈。安敢欺我清白?

    可惜,王温舒早就没有节操了。

    更何况,对方开的条件。确实很够意思。

    秩比六百石的绣衣卫直指使者,可持节监督百官。风闻奏事,必要时。更可持节调动军队,便宜行事。

    更重要的是,俸禄很诱人!

    外朝一位六百石的佐吏,一岁俸禄也就是六百石粟米,外加逢年过节的赏赐,一年四季所给的官服布匹,再加些外快,撑死也就千把石粟米的收入。

    但绣衣卫却不同。

    以王温舒为例。

    他除俸禄和赏赐外,每个月还能拿到三匹布帛,八百余钱,一石酒,十斤肉的‘绣衣卫津贴’。

    另外,还有三百钱每月的房租补贴,二十斤麦粉每月的营养补贴。

    而且似他这样的绣衣卫高级成员,每年还持有二十万钱的特殊经费以及三个名额的死刑豁免权。

    按照绣衣卫的规定,他可以无条件的随时支取和使用那二十万钱的特殊经费以及死刑豁免权。

    用于招揽人手,组织情报网络。

    只需要每年年终列一个报表给上官,详细说明所用经费用途明细以及死刑豁免权的使用过程。

    而且,绣衣卫是天子爪牙、心腹,干的好了,就能进入天子眼帘,算是一条飞黄腾达的捷径。

    待遇好,有前途,王温舒几乎没有扭捏,就丢到了自己的节操,答应了王道,加入了绣衣卫。

    事后王温舒才知道,原来,他的那个华阴县县尉丞之所以飞了,是因为他被人推荐给了王道,以王道的身份,自然轻易的就能让丞相府和少府的吏员,指鹿为马,睁眼说瞎话。

    不过,现在王温舒心里是一点芥蒂也没有了。

    反而觉得,这绣衣卫才是他这样的丈夫施展拳脚的地方。

    在绣衣卫不过三个月,他王温舒就已经做出了好大的成绩。

    三个豪强家族,被连根拔起,十几位六百石以上的京官被投进了廷尉大牢,就是在这长安城中,王温舒三个字,也渐渐有了些分量。

    “这还不够!”王温舒在心里说:“大丈夫生于世,当建功立业,列鼎而食!”

    而今天,天子的召见,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思索间,王温舒就被引导的宦官带到了温室殿的殿门前,无需旁人指点,王温舒立刻就跪在门口,拜道:“臣绣衣卫直指使者温舒请见天颜!”

    不多时,殿中走出一位宦官,正是王温舒现在的,装逼装成了213。

    王温舒在稍微吃惊后,脸上的神色,立刻就变得兴奋了起来。

    任氏?

    王温舒自然听说过,这是一个据说被许多人称颂的‘仁商’,世代以节俭和勤俭出名,太宗时,任氏的名声传到了天子耳中,因此被赞为长者之家,备受天下瞩目。

    任氏的许多事迹,也被人广为传颂。

    因此,历来大家都知道,宣曲县有个土豪家族任氏,钱多土地多,人也多。

    但没有一个人动他。

    太宗皇帝的赞美,就是任氏的护身符,士林的舆论,也为之披上了一层看上去很好看的外衣。

    在多数人的固定思维里,任家,那是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但,这与他王温舒有什么关系?

    王温舒久在基层,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很清楚,这个世界上或许真有行善积德,福泽乡里的善人。

    但绝对不存在富贵六七十年,历经战乱兴亡,还依然‘行善积德’的大家族。

    这样的人家,就跟廷尉大牢里的死刑犯说:我是冤枉的,一样可笑。

    因此,几乎是下意识的,王温舒就道:“诺,臣遵诏!”

    根本就不问为什么和怎么办。

    这样的态度,让刘彻很欣慰。

    大抵也只有王温舒这样的人,才能对付得了任家那样的绿茶婊。

    派王温舒去,大抵也算是一物降一物了。

    任你任家狡猾如狐,遇上不讲道理,只会杀人的家伙,大概也只能感慨命运的不公了。

    刘彻的眼神顿时就变得柔和了起来。

    类似王温舒这样的家伙,还真是君王最爱的官吏,难怪小猪愿意为他顶着层层压力,重用了。

    不过,任家在宣曲经营几十年,根深蒂固。

    王温舒一个外来人,恐怕去了也难以打开局面。

    刘彻于是道:“朕会命河南郡郡守郅都协助卿,必要时,卿可以请示郅都,然后调动河南郡郡兵和荥阳大营的驻军,协助卿办案……”

    王温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郅都这个名字给吸引了过去。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而郅都就是王温舒的偶像。

    想到能与偶像共事,近距离的接触,耳提面授,王温舒就激动的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只能深深一拜,感激的道:“陛下厚爱,臣铭感五内,誓死报效!”

    刘彻却是一愣:“朕好像没做什么吧?难道朕已经修炼出王八之气了?”(未完待续……)

    ps:宣曲县到底在哪里?查了很久没查到,只查到了长水校尉的驻地在上林苑昆明池以西。

    然后从史记上看,宣曲县大概应该在荥阳与敖仓之间。

    理由是,首先,粮食这东西,在战乱时期,长途运输,等于送菜,任家要卖粮给战争双方,必然在附近。

    其次,作为秦督道的仓官,任家先祖肯定是在敖仓任职的。

    那么多粮食运回老家,太远了的话,别说其他人,一路上的流民,早就开抢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