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射雕英雄 - 第一百零二章 利益计划
“嗤”的一声,一指向张玉当胸点来,张玉轻轻巧巧侧身避过这指力,右手再轻轻一拂。只听“啊”的一声,享天帝捂着右腕跳开了去,凝神看了张玉好一会儿后,享天帝呵呵而笑,道:“张少侠武功之高实是罕见,朕总算见识了!”
张玉微微一笑,并不答话。只是双足并拢,身子挺得笔直,左手背在身后,右手平摊,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样子正是黄飞鸿的标准造型。
原来,为了博得享天帝好感而方便自己行事,张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就连陪享天帝习武,也是整天一幅酷酷的样子。这个黄飞鸿的标准造型,现在已经成了张玉的比武必用的了。虽然张玉认为这个动作对于高手间的较量来说很是糟糕。但是享天帝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手,武功最多比书生高一线而已。
正如张玉所料,享天帝对这个造型极感兴趣,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动作看起来很帅。甚至享天帝还问过张玉这个“起手势”有什么用,可是张玉却笑而不答。忍耐不住的享天帝不禁好奇的跟着学了学,可是不管怎么摆,也没有张玉的那种翩翩气度,还被书生取笑了一番,于是只好作罢!张玉当时看着享天帝的造型,心中也忍不住好笑:黄飞鸿可不是人人都能学的!
自从金殿对答后,享天帝对张玉可谓另眼相看,不但采纳了张玉的计策,甚至还封了张玉一个官职。不过张玉当时却没有记住自己是什么官,只知道是侍读。于是张玉除了去工部和宣德楼以外,又多了一个工作:陪皇帝聊天、练武。
难道侍读就是做这个的吗?张玉并不清楚。可自从干上侍读后,段如云的面却见得少了,也不知她有什么事,很多次张玉到了宣德楼,却只能见到她留下的纸条,纸条上留的却是下次见面的时间。
现在距金殿对答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段日子里,张玉过的到是很惬意。每天就是去工部看看资料。然后陪享天帝聊天、练武,偶尔再去宣德楼看看段如云在不在。而大理上下大大小小的臣子们却忙的不可开交,为的正是准备张玉那个平抚哈尼族的计策。
和张玉相处了一段时日后,享天帝越发喜欢起张玉来。不说别的,单是张玉那个“利益”计策就让自己大开眼界。真是妙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恩!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呵呵。说的好!想到这次不但能平了哈尼族,还能收入源源不绝的财富,享天帝就是睡着了都要笑醒。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大理想不强盛都难啊!那些大臣们真正有这等见识的又有几个?哼!只知道圣人之道,难道圣人之道就能当饭吃吗?
当然,享天帝脑中可从来没有把圣人之道与吃饭联系在一起过。这句话却是张玉在一次与享天帝交谈中说的。因为在金殿对答之后,享天帝虽然同意了张玉的计策,但是仍然有不少大臣来柬,说着张玉之计万万不可行。不过张玉听后,却翻了翻白眼,说道:如果圣人之道这么有用的话,那么倒是可以请这个大臣去哈尼族宣扬一番,希望哈尼族在圣人的光辉下。平息叛乱。那个大臣听了张玉的话后。当场冷汗直流,那哈尼族叛乱之地是什么地方?那些人会给你讲道理吗?因此。最后的反对之声也消失了!
此时,见张玉又摆出了这独门起手势,享天帝摇了摇头,笑道:“今天就到这里,朕已经尽兴了!”说着向一旁侍立的太监招了招手,那太监赶忙端着一个木盘奔了过来。享天帝从木盘中拿起两块方巾,丢给张玉一块后,就自己擦起汗来。一边擦一边笑道:“呵呵,你再给朕讲讲,咱们这次到底要准备到什么时候再去哈尼族?”
张玉接过方巾,擦了擦手,微笑道:“快了,朱丞相已经做过统计,现在已有四百多家商号愿意参入了,咱们就是再等等也不迟。如果这个计策效果好的话,我看全大理的商人都会来的,到时候不要说哈尼族,就是其他的各族也都会乖乖听话。”说着,张玉笑了笑,道:“如果这个计划能实行到全大理的话,不知陛下能不能允许我加入其他的项目呢?”
享天帝笑着看了看张玉,道:“自然,如果你愿意的话,朕答应你,免征你的税赋!”
听了享天帝之言,张玉大喜:“真的?”
享天帝笑道:“君无戏言!”
原来,张玉当初在金殿所进之言完全围绕着两个字:利益!哈尼族之所以造反,说穿了就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利”而已,族人愤愤不平,因此才有造反的事发生,不然在这个年代谁会吃饱了没事干搞这些?
于是张玉进言:你缺什么,那么我就给你什么。
张玉策划组织大量商队带着盐、铁、布匹、瓷器、美酒、茶叶等哈尼族紧缺的物资,去换哈尼族的毛皮、珠宝、矿物等货物。这样的话,哈尼族得到了好处,总该没有话说了吧?
至于那些买卖,当然也要上税,为了公平起见,不光是哈尼族,就连做买卖的商人也要交。不过,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所以只交半成,若是以后还想继续交易的话,那么就得交足全额!
当然,这税赋大理国也不能白白收取,官府会派出税吏监督交易的过程,既不会让哈尼族觉得吃亏,也不会让“奸诈”的汉人占了便宜!如果有这种欺诈哈尼族的行为发生,那么汉族商人必须对哈尼族做出双倍赔偿,直到吃了亏的哈尼族满意为止。
那么汉族商人又有什么好处呢?朝廷不但会在路途设立大量驿站,供商人歇足,同时驻扎在驿站的兵丁也可以起到保护商队的目的。当然,商人要是觉得那些兵丁不够的话,还可以向当地申请派兵护送。不过,不论是住在驿站还是申请护送,都需要交足一定的费用。如果还是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按照交易的财富量买一定金额的“保险”!若是倒霉,路上真的发生了意外,损失了什么的话,朝廷取证属实后,会按照你买的“保险”金额进行一定比例的赔偿。若是一切平安,那么这个“保险”金就收归国有。大臣们或是商人中,有谁对这个“保险”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出资建立保险机构……
为了尽量节省国库的开支,这些驿站的建立费用,也可以卖出去,不但是商人,就是大臣都可以认购。当然,驿站人员的开支,认购驿站的人必须出一半以上,而且卖出去的驿站也要交税,但是由于供应驿站人员开支的缘故,税赋只交半成!
说完之后,看着享天帝和众位大臣目瞪口呆的样子,张玉又提出,为了顺利实施这个计策,还是要先派兵揍哈尼族一顿再说。
张玉此言一出,当时就有人疑惑道:“既然这个计策已经能平抚哈尼族了,为什么又要动兵呢?”
张玉解释道:“因为,我们并不是怕哈尼族造反,打它,是给它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王道。给他们好处,却说明我大理的仁爱……”总之,那个意思就是先打一巴掌,再给一个枣儿。听了张玉的解释后,众人恍然大悟,均觉有理。但是书生却发现,张玉出兵的理由里,不乏讨好享天帝的意思。
听完整个计划后,金殿之上几乎人人叫好,太绝了!这个计策只要能顺利实施,那肯定能平抚哈尼之乱,还能给朝廷带来大量的税收,甚至还能给加入的官员带来说之不尽的好处。当然,也有人认为张玉实在太黑,什么都要收税,那不是吃了上家,吃下家么?
由于张玉的计策过于匪夷所思,众人还是消化了好几天才慢慢搞懂。
当开始实行计策时,享天帝问起群臣谁愿意认购驿站。除了老学究外,那些富有的大臣琢磨了好一会儿,当认为有利可图时,就纷纷认购起来,朱世昌更是一口气就认购了十所驿站的修建权。当问起谁愿意出资建立保险机构时,却几乎无人问津,因为张玉所说的那个赔偿比例实在有些吓人。万一真的多出了几次事,只因为收了那几两银子的保险,却要赔上血本。因此,除了朱世昌外,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了。可这保险是贸易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这个,效果肯定要差上很多,因为哈尼实在是个凶险之地啊。无奈之下,享天帝拍板,由他自己和朱世昌一起来建!此时,张玉也微笑表示愿意投资加入保险计划。
一些精明的大臣见享天帝加入,想到有了享天帝作保,路上能不平安吗?于是也要求加入。最后,还是张玉提出,大家按照出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受益……
这个情形在大宋可是绝不会出现的,可是大理却不同。在大宋眼中,大理算的上是化外之邦,也就是蛮族。而大理皇帝有时候也不以皇帝自居,常常以江湖人身份出现,因此,这个“利益”举动除了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外,只要皇帝一同意,那么几乎就事成定局了。
所以,“利益计划”很快就启动了。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