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特种兵 - 第759章 找到圣雄生父
麦轲既然确定有必要会见贾无知,立即就提出了这一要求,并且用扩音器把这个要求告知对方。。23。看最新最全小说“天军总管麦轲,为减少双方的伤亡,要求与你方尼赫鲁总理、贾无知先生会谈;会谈时间——立刻;会谈地点——你方确定!”
麦轲用这样的方式提出请求,不但两位当事人听到了,战场上双方几万人都知道了,而且会谈的理由冠冕堂皇,不同意会谈的话,不但削弱了自己一方的气势,而且落下了一个不顾自己人伤亡的坏名声。
一则有这种种的压力,二则二人虽然消息闭塞,也还是听到了麦轲的许多事迹,包括神奇的三合一枢纽工程,因此,他们暗中也希望和这样的奇人见上一面。
至于见面会谈,不管什么条件,有利就接受,无利就拒绝,最坏不过是接着再打,也不损失什么。
于是,尼赫鲁和老师稍微合计了一下,就回复说,可以会谈。
贾无知还有一个愿望,他已经离开家乡十几年了,既然麦轲从家乡来,可以顺便询问一下。
既然会谈的地点由印度一方选择,贾无知毫不客气地就最大程度地作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选择,就在他们防守的城楼里。
尼赫鲁还想找个中间地带,被贾无知当场否决。
他只说了一句话:“选在别处,有事的时候,你能保证我的安全吗?”
尼赫鲁哑口无言,他自认没有这个本事。连自己还自顾不暇呢!就此就老老实实,不再多嘴,老师说啥是啥。
会谈地点不出所料,麦轲立刻起身前往,嘱咐彼得在此期间约束天军,暂时按兵不动。
彼得来了一句:“快去快回!我可不想替你总是管这些麻烦事!”
似乎对深入虎穴的麦轲一点都不担心。
麦轲强大到何等地步,彼得最清楚,自从初次交手,被麦轲打得遍地找牙,以后似乎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更别说那个令人发指的灵犀一动了。
彼得承认。他到目前为止,对灵犀一动,依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可喜的是,他没有和麦轲交换看法;对麦轲来说。灵犀一动的奥秘。他是越来越浓不清楚了。神龙不但见不到尾,而且龙首也模糊不清了。
当然对麦轲来说,从功能方面。还是有了更多地了解的。
今天他敢于单枪匹马,独闯敌营,就是信赖灵犀一动能保护他,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得到神的悦纳。
见到麦轲果然独自一人前来,尼赫鲁和贾无知不禁暗暗称赞!
这种胆识无与伦比!
而对方的诚意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第一轮进攻遭遇小小挫折,天军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冒险;即使有谈判的必要,也没有必要第一人出马!
二人将心比心,对麦轲建立了初步的信任,感觉上也从敌对,超越了中立,达到了初步的友好和亲近。
二人一起走出城楼,迎接麦轲,然后三人一起走进城楼。
这里本来就是城防之地,自然也没有会客室一类的设置,在一个较大的房间,有三个空箱子,一人一个坐了下来。
三人先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这是麦轲最头疼的一件事情,总不能说穿越过来的吧?
所有,他只好说老家北经,行伍出身,一直在军队里栖身;天军则是自己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来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力求符合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在哪里呢,就是在这本圣经里。”麦轲说着拿出一本圣经。
“你是基督徒!”尼赫鲁一见到圣经,立即明白了麦轲的身份。
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不但认识许多基督徒,自己读过圣经,还多次参加教会活动。
遗憾的是,他太热衷于改造自己的国家,一直没有真正理解和投入基督教信仰,也一直没有成为基督徒。
贾无知博览群书,事事关心,当人也知道圣经,也知道基督教信仰,事先也从天军的名字联想到基督教信仰,一听麦轲的说辞,一见麦轲拿出圣经,也立即明白了麦轲是什么人。
二人虽然属于印度教的成员,但是却热衷于治理国家,没有很深的宗教情结,所以知道了麦轲的信仰,反而松了一口气。
对他们二人来说,只要有利于理想抱负的实现,什么宗教信仰都可以接受,都可以兼容并蓄。
麦轲问道:“无知兄似乎从中国来?听你的口音,看你的名字似乎是正宗的华汉人氏。”
贾无知沉吟半晌,徐徐说道:“我的家世,连赫鲁都没有告诉,今天我就坦言相告,也算回馈麦轲贤弟冒险前来的诚心。”
麦轲立刻意识到这里肯定有不少历史秘辛,霎时精神一振,作侧耳倾听状。
尼赫鲁多次询问老师的来历,从来没有如愿过,即使是那次救了老师的命,也没有得到老师的坦言相告,这次有机会,马上作出乖宝宝的样子,催老师快讲,我非常想听,求知若渴!
贾无知一提他的祖先,就把麦轲震了一下狠的。
原来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贾诩!
如果说三国是文学夸张,《三国志》可是货真价实的历史!
根据麦轲对历史的理解,这些历史记载,可能在史实的选取上有所偏向,在对一些史实的评述上有所倾向,但是涉及到史实本身,还是大体可信的。
或者说,在总说纷纭中,是最可信的历史记载。
因此。既然三国志说他厉害,那这个贾诩就必然相当厉害了。
如果不厉害,偏说他厉害,其他人也不会善罢甘休;那时候的文人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也不会全都是为了一点润笔,就睁着眼睛说瞎话。
到底贾诩有多厉害,听听一个汉阳人阎忠的评语就大概知道了,他说“贾诩有良、平之奇”,也就是说,贾诩可以比肩张良、陈平。这二人是辅助汉高祖建立大汉帝国的不二谋臣。
这个评价可以说对贾诩的推崇达到了绝。这是先祖留给长子的。从此就成为家族的传家至宝,只有长房长子才能得到。又指着下面一长串名字,说那都是他们历代祖先的留言。
并且有些自嘲地说。他如果不死,如果有后代可以继续流传,最后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他的。
问到他怎么跑到这里来的,贾无知着才说清楚他怎么会在喜马拉雅上西麓险些成为冻死的僵尸。
原来贾氏家族虽然有些旁支散落到全国各地,比如宋朝的贾似道,主干一直坚持在凉州,坚守祖训,直到满清入关。
入关以后,他们用高压和柔化两手,收拢了众多汉族文人为其服务,但是贾氏在凉州的家族一直拒不降服;不但不降服,而且暗中支持反清势力。
二十年前,满清终于撕下了伪善的画皮,对凉州贾府举起了屠刀。
结果,一家老少被屠杀净尽,贾无知仅以身免。
他把先祖流传下来的诸般智计全部用尽,才逃脱出了国境,进入印度,却又差一点被恶劣的大自然吞噬。
尼赫鲁这时插言,说他最理解老师的心境,因为他知道,而且多次看到老师半夜三更起来,对东北方向三跪而拜,称不肖子孙,未能完成祖宗遗愿,现在恬颜苟活,就是盼望还有复仇再起的机会。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也心中发誓,只要我有朝一日掌管大权,就一定提兵北上,为老师报仇!”
尼赫鲁满面决然。
贾无知脸上的感动一闪而过:“有心了,赫鲁!我都不知道你有这个心志。”
尼赫鲁心中暗然,脸露悲伤:“可惜,现在什么都没有用了!这位麦轲先生一来,一切都烟飞灰灭!虽然我们能坚持一阵,但是直觉告诉我,这不过是天军不愿意硬来,避免造成更多的杀戮而已。”
贾无知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南门死了三百多天军,怎么忽然都不见了?我向这些死亡的士兵致哀并道歉!”
麦轲:“他们都被我救走了,最后实际死亡人数是十三个人,你也不必愧疚,两军交战,必有伤亡,他们也是死得其所。但是,如果这三百人死亡,发生在你们一方,那就是真实的死亡了,所以,我才提议这次会谈,避免这样的死亡。”
看到二人惊骇的神情,麦轲心中暗乐,这才是九牛一毛的神通,一会儿多给你们透漏一些,不怕你们不诚心顺服。
于是麦轲就把天军的目的和天国的现状,给二人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特别强调,铲除满清的统治,是天军的近期目标之一,让所有人过上天国圣城那种水平的日子,是天国的一个物质层面的基础。
在这些目标完成、基础建立的前提下,天国的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发挥自己最大才能的舞台,人尽其力,人人受益!
麦轲最后强调,他说的这些,不仅仅是个理想,而是一定会实现,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和条件去实现,包括灵犀一动!
不仅仅一定会实现,而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已经实现,如果不信,可以眼见为实,到那些圣市看看!
远的可以到圣山,近的可以到达卡,不远不近的可以去东南亚。
这两位听众都是聪明人,判断能力尤为出众,一听就信了,因为他们觉得麦轲根本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大老远来这里欺骗他们两个。
而且麦轲这种描述,确切地告诉他,天国的目标不仅仅包含了二人的追求,而且大大超过!
在二人不确定的东西,在麦轲那里却有了十足的保证!
夫复何求?
于是二人痛快地投向了麦轲。
这时候,麦轲向尼赫鲁提了一个问题:“赫鲁兄,你认识甘地家族的人吗?”
麦轲知道历史上,尼赫鲁实际是圣雄甘地亲自确定的接班人,因此好奇地想了解两家的渊源。
“当然,我们两家是世交!我一直都得到我兄弟的支持,他就是卡拉姆昌德?甘地;他住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那也是印度的土邦之一,他在那个土邦当首相;你如果找他,我马上就可以给你引见!”
听了尼赫鲁的介绍,麦轲确定,是了,这个人一定是圣雄甘地的生身父亲!
“难道他就在这里?”麦轲心想,没有这么巧吧?
尼赫鲁说:“这也太巧了,他昨天刚到,特意赶来支持我的,从印度西南角到这里,用了他差不多十天的时间。”
“好,我就见见他,麻烦你把他请来!”
麦轲心想,说服了老甘,还担心小甘吗?
尼赫鲁派人去叫甘地,三人继续商讨印度今后的管理,按照麦轲的设想,天国将在印度设立三个约盟。
一个是恒河约盟,从恒河出海口开始,一直到恒河的发源地,包括它的主要支流,全部包括在内,涵盖了整个印度北部地区。
一个是印度河约盟,包含了印度河左右两岸的所有地区,尤其是后世的西巴基斯坦地区。
另一个是半岛约盟,从印度河出海口直到恒河出海口的整个南印度包括在内,往北直接和恒河约盟的边界连接。
尼赫鲁和贾无知的初步工作是协调建立这三个约盟,以及指导三个约盟区域的各个圣市的建立。
正在做具体的安排,千门打开,一个光头急匆匆走了进来。
麦轲一看,不用说,这肯定是老甘地!
(未完待续。。)
()ru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